首页 | 申报书 | 建设方案 | 自评报告 | 专业群基本情况 | 专业群内专业基本情况 | 建设背景 
 组群逻辑 | 建设基础 | 建设目标 | 建设内容与实施措施 | 预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 建设进度 | 佐证材料 
建设内容与实施措施
3-5 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一.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构建“三统一、两育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三统一课程设置:指将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外语教学贯穿三年学习始终。

(2)两育人学习实践:针对学校和社会两类学习者,在学校、实训基地,由校企双导师共同开展课堂教学、实训指导和社会培训。

(3)产教融合:订单班合作:校企联合开展项目班和订单班试点,在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性实训基地,实行以天、周、学期为单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1+X”实施“1+X”证书制度,实施课程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分互认。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课件建设、课程标准、教案、案例集建设、试题试卷库建设。

2. 建设“1+X”技能证书考证资源库

3.校企协同打造在线开放课程

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 1 门以上,校级级精品在线课程 4 门以上。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1.校企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新形态教材

选取《旅游学概论》等多门核心课程,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新。建设期内,争取省级级规划教材 2 本以上。

2.实施“任务驱动式、赛教融合”的教法改革

3.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加强外语能力培养,逐步实施“双语”教学, 打造双语课堂;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提升专业群负责人的影响力

引进和培养专业群负责人 5 人,校内专职和企业兼职群负责人各 2 名。要求群专职负责

人在建设期内,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1项,或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1 项以上。

2.打造具有“双师”特色的结构化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打造“旅游+”、“酒店+”、“会展旅游+” 3支“双师”教学创新团队。

在建设期内,获校级级以上优秀团队 1个。

3.打造名师工作室

建设导游、旅游策划技能大师工作室 2 个,开展旅游线路策划、研学旅游策划、宴会设计等项目的研究、创业指导和社会服务。

五.实践教学基地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将旅游实训室、会展设计实训室、酒店实训中心、旅行社业务实训室10个等打造成集实

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社会技术点建设长隆产业学院,服务、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制订专业群学徒制课程标准、岗位服务标准等,将其打造成广东省标杆性产业学院。建设期内或省级级校企融合实训基地。

2.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期内,新增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 个。

3.建设万豪、长隆产业2 个产业学院

六、技术技能平台

1、完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学院充分利用尔雅通识课网络学习平台、泛雅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平台等,建设覆盖各专业群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各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组织开发、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在线课程、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

2. 粤港澳休闲旅游研究院

聘请广州研学旅游协会、长隆集团、万豪集团等政企学界专家为客座研究员,开展会展旅游、休闲旅游等课题研究,与东莞市市旅游总会等部门联合制定新业态旅游旅游服务标准,为东莞市、大湾区旅游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建设期内,申报省部级科研课题 2 项。

3.旅游创新创业学院

在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导师指导下校企共建旅游学院,开展研学旅行游线路和活动、高端定制旅游产品、民宿、乡村旅游项目等真实项目的策划,并与将创新创意方案专业化为相关机构产品,或者申请专利,或者由创新团队直接创业。 建设期内,该平台获省级以上协同育人中心,提供社会服务到账经费年均 1万以上,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 2项。

4.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特点,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推进书证融通,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学生比例达到50%。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七、社会服务

1.开展面向旅游企业员工的旅游法规、英语交际培训。年均培训 200 人。

2.开展面向旅游服务人员、乡村旅游带头人和村民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年培训 100人天。

3.,积极开展品酒师、茶艺师、餐厅服务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年培训 200 人。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技能证书考证培训保证每年为社会完成培训任务至少500人次

4.开展面向贫困地区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

5.开展旅游志愿者服务。在东莞等大型展会赛事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义务导引、旅游咨询、讲解等公益活动。

国际(境外)教师交流和互培项目3、交流生和互培项目

八、国际合作

1.开展粤港澳港澳旅游职教合作

2.共同开展面向港澳居民的导游考证和导游人员执业培训。

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1.建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2.健全多方合作办学长效机制。

3. 建立专业群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4.强化项目经费投入和管理保障。

 

 

 
@2021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