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申报书 | 建设方案 | 自评报告 | 专业群基本情况 | 专业群内专业基本情况 | 建设背景 
 组群逻辑 | 建设基础 | 建设目标 | 建设内容与实施措施 | 预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 建设进度 | 佐证材料 
建设内容与实施措施
3-5 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探索“产教对接、面向岗位、能力递进、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多种培养方式;将“1+X”的证书内容融入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面向计算机应用产业链高端岗位,校企合作,建构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实施“底层共享、中层通用、高层互选”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研制适应计算机应用产业链高端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开发可供校、企双方使用的Web程序设计“1+X”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资源包;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校企共同编写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数字化教材3部,对应计算机网络技术、Javascript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及数据库技术等课程。教学中全面推广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推进“课堂教学革命”。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1-2名产业领军人才作为专业群兼职带头人;增加专任老师5-8人,培养15名具备产业能力的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大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20人。通过出国培训、高校进修、主持参与教研科研项目、职业资格培训、到企业参与IT项目开发或深度培训、参加国内外专业进修交流等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提升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优化建立一支既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又能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五、实践教学基地  

整合优化专业群实训室,建立共享实训室和模块化实训室;建设云计算实训室,UI设计实训室,网络布线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等4间实训室,完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软件技术等5个实训室,校外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培养的专业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1个;新建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运维管理等高端岗位校外实训基地5个。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共享,提升服务能力。

 

六、技术技能平台  

    通过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契机,探索建立技术技能平台中心,围绕“需求+应用”,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建设理念,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开展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决策咨询、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多方共享建设成果、实现共赢

七、社会服务

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服务;以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工作。利用专业群资源优势,积极申报考点和鉴定点资格,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开展社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不少于500人次。组织和指导学生建立计算机协会、机电维修协会、网站信息开发小组等社团组织,不定期为周边社区和民众提供服务活动,让学生既可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提升自己能力,也为社区做出贡献。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现有国际合作交流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学校国际合作交流运行保障机制,提升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并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利用学院行业特色及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学校国际合作交流运行保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港澳台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学术交流、办学合作及学生访学等方面的合作,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教学质量。聘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籍专家或学者来校任教,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职业能力。

 

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规范专业群运行机制,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专业群建设方案和标准;拓宽专业群建设资金来源,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经费,确保经费使用高效、规范;在IEET工程教育认证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毕业生能力跟踪评价机制,实现专业的自我诊断与更新。

 

 
@2021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