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建设内容 |
年度目标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1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
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计算机网络产业学院1个校企合作组织 |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运行机制等4个运行机制 |
完善校企合作育人等3个保障制度 |
推广校企合作育人等3个保障制度,检验校企合作项目规范化运行情况 |
专业群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运行良好,1个以上校企合作项目运作良好 |
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
开始实施专业群大类招生,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制度;建立Web应用开发“1+X”证书培养体系 |
确定专业群所涉及产业链里面的具体工作岗位,根据岗位所需能力,进行能力递进拆解分析 |
学期递进式分别提供岗位认知见习机会,短期轮岗实习岗位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 |
对学生培养及产业高端岗位培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总结经验 |
毕业生满足产业高端岗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好 |
2 |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
1. 课程体系建设 |
初步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平台共享、技术专攻、跨界融合、突出智能”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
研制专业群优质共享课的课程标准3个,校企共建专业群核心精品课程1门;完善专业群课程体系 |
研制专业特色课的课程标准2个;专业群核心精品课程1~2门;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 |
研制专业特色课的课程标准2个;专业群核心精品课程1~2门;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 |
研制专业特色课的课程标准2个;专业群核心精品课程1~2门;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体系 |
2. 教学资源库建设 |
1.制定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整体方案 2.启动共享平台课资源建设 |
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启动产业特色课程资源建设 |
1.运行、完善已建资源库 2.专业平台课、创新创业课资源进行二次开发 |
1.推广已建资源库 2.推广专业平台课、创新创业课资源 |
建成优质、高效、开放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
3 |
教材与教法改革 |
1. 教材建设 |
启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工作 |
校企共建开发教材1部:《软件测试技术》 |
校企共建开发教材1部:《前端开发技术》 |
校企共建开发教材1部:《网络技术与操作系统》 |
总结完善教材开发情况,加以推广 |
2. 教法改革建设 |
1.制定专业群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
1.“Java程序设计”等2门共享平台课,实施混合式教学 |
1.2门共享平台课实施混合式教学” |
1.再选择1门共享平台课实施混合式教学” |
1.总结完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加以推广 |
4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1. 专业群带头人培养及引进 |
制定校外专业群带头人遴选和培养计划 |
引进行业领军人才1-2人为兼职专业群带头人,建立工作室 |
兼职专业群带头人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
兼职专业群带头人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
对专业群带头人进行考核,形成完善的专业群带头人培养体系 |
2. 骨干教师培养 |
制定骨干教师遴选和 培养计划 |
教师下企业轮训,选拔15位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对7-8位骨干教师分方向重点培养,使其具备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 |
对7-8位骨干教师分方向重点培养,使其具备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 |
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形成完善的专业群骨干教师培养体系 |
3. 技能大师和兼职教师引进 |
制定大师名匠和兼职教师聘请计划 |
聘请1名大师名匠和6-7名企业兼职教师 |
聘请1名大师名匠和6-7名企业兼职教师 |
聘请1名大师名匠和6-7名企业兼职教师 |
从数量和质量上,完善大师名匠和兼职教师数据库 |
5 |
实践教学基地 |
1.校内实训室建设 |
升级完善软件技术、组装 与维护实训室;新建大数据分析实训室 |
升级完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新建网络布线实训室 |
升级完善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室;新增UI设计实训室 |
升级完善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训室;新增云计算实训室 |
建成六位一体化的开放共享型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运行良好 |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
新增1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初步满足计算机应用高端岗位实习需要 |
新增2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满足计算机应用高端岗位实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培训 |
在网站开发、软件技术等方面深化合作 |
新增2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满足计算机应用高端岗位实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培训 |
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全方位新型合作关系,形成校企合作育人、共同发展机制。 |
6 |
技术技能平台 |
1.培训及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
制定平台建设计划,确定合作单位及合作领域 |
与合作企业进行软件测试等师资培训及社会培训等工作 |
与合作企业等单位共建软件测试等人才应用培训中心 |
与企业合作开展软件测试等技能培训与服务 |
平台开展师资培训及技术服务良好,提升了专业群服务能力 |
2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平台 |
制定平台建设计划,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总体方向 |
筹划平台建设,完成平台建设 |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规划互联网+创新创业方案 |
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实施互联网+创新创业方案 |
考核平台实施效果,形成完善的平台建设、运行体系 |
7 |
社会服务 |
1.培训与技能鉴定资源建设 |
制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培训资源包建设计划,规划专业群领域“1+X”证书工作 |
完成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500人次以上;参与专业群领域“1+X”证书工作 |
完成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600人次以上;参与专业群领域“1+X”证书工作 |
完成技能培训及鉴定服务700人次以上;参与专业群领域“1+X”证书工作 |
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体系,“1+X”证书得到推广应用 |
2学生社团服务社区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
联系社区进行需求分析;制定学生社团建设总体规划 |
建立计算机协会、电脑维修协会社团组织,开展1-2次进社区服务活动 |
建立网络信息社团小组,开展1-2次进社区服务活动 |
对学生技能培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总结经验 |
学生社团服务社区信息技术资源建设良好运行 |
8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1. 开发专业群核心课程国际通用汉语教材,服务留学生人才培养 |
与港澳地区的职业院校沟通,引进国际通用优秀教学资源 |
与国外院校合作,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方案 |
初步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资料制作和学习资料开发 |
初步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资料制作 |
将留学生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经验推到其他兄弟院校,扩大专业群影响力 |
2.引进海外名师 |
制定引进“海外名师”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引进方向和方式 |
聘请计算机高新领域具有国际公认较高造诣的外籍专家或学者来校任教,拓展更多合作领域 |
引进1名计算机方向的名师 |
引进1名智能制造方向的名师专业教师与海外名师合作科研,共建工作坊及工作室 |
形成引进海外名师的制度体系,提升专业群师资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
9 |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
1.专业群管理体系建设 |
制定专业群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制定制度和明确组织机构 |
完善专业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并检验机制的运行质量 |
根据运行情况再次调整专业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
根据运行情况再次调整专业教学质量保证机制 |
建立了全方位循环闭合的专业群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
2.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建设 |
按照IEET的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开展两个专业的规范建设 |
按照IEET的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开展1个专业的规范建设 |
对照工程认证规范标准,评价规范在专业群的运行情况 |
根据运行情况检验及调整专业群的IEET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实施情况 |
专业群全部按照IEET的工程教育认证规范完成建设工作 |
3.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 |
规划购置自我诊断和改进的信息化系统 |
信息化系统上线,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相关方能准确方便地反馈信息 |
对相关方反馈的信息能及时响应及改进处理 |
对相关方反馈的信息能及时响应及改进处理 |
自我诊断与改进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助力专业群持续发展 |